当前位置: 主页 > 当代书画 >

灵心诗性,书法的生命之美——青年书法家涂其

时间:2023-11-23 20:2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许多年前曾读过涂其超的楷书作品,印象中是从欧阳询、颜真卿那里得来形神,很有些点画准确、结构谨严,崇尚清瘦走向雄强、笔力凌厉劲健、提按顿挫规整的意味儿。可在我的认知

许多年前曾读过涂其超的楷书作品,印象中是从欧阳询、颜真卿那里得来形神,很有些点画准确、结构谨严,崇尚清瘦走向雄强、笔力凌厉劲健、提按顿挫规整的意味儿。可在我的认知里,唯求“似”多于创造,自家面目尚显不足,虽觉得不一般,却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几年过去了,今天重读他的众多新创作的楷书作品,着实为之一惊。诸如其《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七律·长征》《习近平用典语录》《习近平语录》《苏东坡·赤壁怀古》《艾芜·箴言》《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应碑文》等,书家的楷书创作着实精进不小,它既有欧阳询之“一画不可移”的艺术风神,颜真卿之宽博雄伟、阳刚之美的艺术风采,又有柳公权的挺拔劲峭、清劲遒美、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的创作风格,有赵孟頫的深得唐韵唐法深髓,并兼承宋书“尚意”之艺术追求。我们看得出,涂其超是一位能在端庄凝重之中表现出生动变化的兼得众家之长,已初步形成了自家“清劲腴润,点画皆有法度,秀媚多姿,结体谨严端庄,字形千变万化而神气一贯,点画千姿百态而中规中矩”面目的青年书法家。涂其超就是这样以独具慧眼的楷书创作践行抒发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着自己的心境和意绪,这在当代青年书家中是不多见的。也许是“脱口而出顺手赋就”,也可能是“倾尽心力无处寻觅”,读者每每面对其超的楷书作品,每每会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书为人生听万籁,境由心造对孤灯。面对其超“毫微处见规矩,细小处见匠心,险劲中有奇丽,端正中有神韵,瘦劲里藏生动,灵动里藏意趣”的艺术创作,我总会感到自己手中这支笔的沉重,答应为书家作评可能草率了些,于书法一途研究得浮浅,便只能把自己粗疏的认知理一理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静空明的心境,在物欲横流的当代已十分难得。我们说,宁静方能致远。青年书法家涂其超有着21年的军旅生涯,革命熔炉冶炼了其心志,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存大志,不事张扬,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力量,便把自己积蓄的潜能借一支柔毫倾泻出来,默默地带着节奏和旋律折冲震荡,一泻千里。心畅是前提,手畅是结果。心地澄明,生命的元气才能无梗阻地流动,由心传至臂、至腕、至指,记录下来的自然是很纯正的境界。谢赫所谓“气韵生动”大约来自这种境界,没有相当时间的人格修养和学识积累是无法进入这种境界的。境界是形而上的艺术范畴,我们在谈长期修炼的同时也不能排除先天的因素,有人写了一辈子字也难入境界,正所谓“俗病难医”,这是带规律的问题。青年书法家涂其超是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聪慧的天资,这就使他少走了许多的弯路而自入正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是有应规入矩的“法”度的。后世学习楷书的人一般都是从欧、颜、柳、赵四家入手。唐代书法家的楷书,法度到了极致,不再有魏晋书法家之飘逸潇洒的气象了。生于宋末、仕于元初的赵孟頫学习晋唐两代书法而成一家。众所周知,欧阳询的楷书历来被评书者公认为古今楷法第一。欧书“精确中见谨严,端庄中见凝练,变化中见生动、意趣中见丰神”;颜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开辟出一条变古开今之先河,开创了一代“从崇尚清瘦走向雄强,极富盛唐阳刚之美”的新路;柳体坚守“内紧外松,挺拔劲峭、清劲遒美”的艺术追求,赵体又得晋韵唐法,兼承宋书“尚意”之风,更以圆润、清秀、优雅见长。看得出,历朝历代的书法艺术是有“法”可依,“法”度森严,其所展示的技术因素便成了安身立命之本。谁也不能否认,正确的用笔是书法家的基本能力,笔法是书法家功夫的标志。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用笔的节奏旋律与表达的思绪文意高度和谐。没有长期磨炼,会心于腕底是绝对做不到的。青年书法家涂其超是个舍得在创作中下苦功夫的人,数十年间不辍地临池,审美视野的逐步开阔和对中国书法审美规律的深度理解,使他的思维始终处于新鲜活泼的状态。一个爱作脑力劳动的人是不会在一个阶段踟蹰停留的,同样学习传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涂其超知道,中国传统楷书的形式美总是符合美的普遍规律的,他讲究“笔实墨沉”、“神气饱满”的力量感,讲究“深厚雄健”、“神采焕发”的厚重感,讲究“线条动势”、“笔墨气韵”的运动感。因之,书家十分注意传统楷书笔法的丰富性,出入碑帖之后能悟出前贤的睿智和淳古。因之,书家从不仅仅停留于秦汉碑版、晋唐帖学、明清手札上,而是上下游刃,追求一种开阔的生命心胸。眼界高,手方会高。立定高远,“透关手眼”自有举一反三、不断飞跃之状态。我们读青年书法家涂其超之楷书创作,只需定神欣赏定然会发现,原来他的创作基于传统与自然的融合,坚守生活与时代的体验,能从传统的笔墨中走出一条新路,其作品生机弥漫,读者每每会从其看似飘动实则苍劲的质感线条里,读出一种苍劲古拙的“丰实的厚度感”、“壮美的立体感”和一种率真天成的韵味与由空间产生的厚重意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说,书法艺术既为艺术,必寄托作者的追求。创作中,振腕、顿挫之间流露出的审美心理和艺术主张标志着书家的思想高度、艺术求索。其超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在一般书法家之上,不同阶段的不同作品及对创作的处理,均表明他在认识论上的独到见地。我的认知里,中国书法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本身的构成既表现了万物同构相合规律的调和性,又表现了万物之间千差万别的丰富性。楷书的八种笔法——点缀相应、撇捺相张、中侧相兼、正斜相配、方圆相应、钩挑相称、内外相成、横竖相合不仅仅体现着艺术的辩证法,也印证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儒学的中庸、黄老的天人观,《周易》的阴阳运行规律等博大的哲学体系,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青年书法家涂其超在形而上的高度正是出于斯,他把自己的书法艺术与人生体验相结合,透悟着其中的道理。我读其楷书作品,认知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创作是从诗学这一观察人类心智历史与人文精神的特殊角度出发的,是把“灵心诗性”作为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的生命而积极践行着。

图片

我以为,中国诗学究其思想传统的脉络,实为一种人文精神,即与宗教和自然科学精神相对而言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它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追溯人所具有的形象和人文对社会所应具有的贡献;它涵盖了人类最高级的诸种精神活动,致力于探知人的情感、直觉、信念和永恒真理。诗,作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各个门类当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着它们的历史命运。一句话,中国文化实际上是诗性文化,中国书法实际上亦是诗性书法。诗者,天地之心也。中国“文化心灵”的“心”与“书法心灵”的“心”最精妙处,就由此显露。“心”为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书法传统第一重要的概念,正如中国绘画史上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音乐史上的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中国哲学史上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心”,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承的核心价值。由此而生的中国书法,正是中国文化最具心灵价值创造的“诗性”。灵心诗性,中国书法的生命。青年书法家涂其超的楷书创作践行,没有在经济社会严重忽视传统文化遗产中“缺位”或“失语”,而是在现实的人文观照里糅合了个人的切身体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性,简而言之,便是“诗性”。书家涂其超的楷书创作,其特点主要有三:

一、续接着中国书法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了它处世的率直自然与达观圆融,但又能独标风骨,终以“灵心诗性”或“灵心诗境”的艺术追求直扣创作践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汉代杨雄有云:“书,心画也。”蔡邕在《书论》中亦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大致可视为中国书法本质的最初定义。其超践行着这一创作思想,但作为书法家,他对书法功能的认知及书法创作的目的十分明晰,在此基础上寻找并拓展着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我读其楷书作品,总能读出书家以“中和”为旨,在“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的规范之内发挥着最大的创造,寄奇崛和险峻于中和、平淡,讲究形质相生、文质统一。《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应碑文》,楷书行笔轻重顿挫,随形而运,从容体现着书法的力量感、厚度感、速度感、线条感的特质,其背后是书家性情的流露,胸臆的抒发,彰显着至深至远的精神追求。我们说,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意趣超迈的书法能表现出中国艺术最具独特性的自由精神,涂其超续接中国书法传统,独标风骨,终以“灵心诗性”或“灵心诗境”艺术追求的楷书创作就雄辩地印证着这一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在表现古拙质朴的时代审美特征基础上,能紧紧抓住“妍媚”这一美感形式,重新发掘并注重形态势能之变化,捕捉到意趣表现的新形式,求得写意的力度美、超逸美、趣味美。

众所周知,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书法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和生命特质,穿越时空,超越兴替,在华夏大地上蜿蜒流淌了数千年。从汉字诞生之日起,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不断地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注入其中,不断创造着汉字的美。就楷书而言,后世学习者一般都是从欧、颜、柳、赵四家入手。唐代书家的楷书,应规入矩,表现法度已臻极致,不再有魏晋书家之飘逸潇洒的气象。而青年书法家涂其超在楷书的学习、修行、创作中,最初是以欧楷筑基,又糅以颜、柳、赵之风格,更捕捉到了一种晋人萧散飘逸的美感,从而形成了自己醇厚高古、绵劲清正、率意天真、放逸诗性的自家面貌。《习近平语录》《习近平用典语录》是他新近创作的作品,其书法线条律动着书家自己的心灵,表现着一种“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通篇以书法艺术最精纯的情感,既鼓动着书卷气息,又彰显着空灵诗性的意境。这幅幅作品不但是书家修养身心、复归自然的载体,而且是书家更深层次的学养的积淀。宗白华在《艺境》中说:“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境界都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楷书之于青年书法家涂其超,深刻地满足了他在表现古拙质朴的时代审美特征基础上,能紧紧抓住“妍媚”这一美感形成,捕捉到意趣表现的新形式,以与魏晋风度相契合的“意”和“韵”求得写意的力度美、超逸美、趣味美。

三、以心境博大、视野开阔、作品不见丝毫矫饰的艺术胸襟喂养书法创作,敢于勇敢而轻松地从传统古法中走出,追求“不依成法”而与古人“朱蓝共妍”,践行“自我作古”而与前贤“了不相似”,直奔领悟传统的灵魂而去。

当代书坛,从事艺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而具有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思考的人却越来越少。追随时尚、迎合需要,按社会认定的“艺术家”的形象包装自己,想从水中也榨出油的钱奴也大有人在,于是真正的自我没有了,真正的创造失去了,因此,人们看到的是一批又一批没有灵魂没有个人意志的 “艺术品”。商业时代、工业社会,不断地异化着人们最淳朴的本质,当然也使我们离“朴”与“真”的艺术境界越来越远。人们在热闹的市俗世界里追逐时尚,从艺术的本质看,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很多,而是很少。但少不是无,特立独行的青年书家涂其超,他就没有入什么“流”,而是始终游离于时尚的队伍之外,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展示了出来,完全符合艺术的独立思考的原则。近读书家新近创作的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等作品,且不说他之楷书创作既有欧书险劲结构在端正中的奇丽面貌,有以润泽的笔法在瘦硬中的生动丰神,又有着秦篆的硕长、汉隶的稳健放逸,柳体的清劲遒美、魏碑的方整险劲。更为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其超已把“书为心画”融入血液,以书为自己的心灵写照,以书为自己的人格立象,以书为自己的追求倾述,让自己创作的思维之花,化为灵心诗境。可以如是评说,青年书法家涂其超书写一代伟人的诗词作品,已有在中国书法传统的学习中“深得晋韵唐法,兼承宋书‘尚意’之风神,珠联璧合,浑然无间,真正形成了自己以浑厚、圆润、清美、优雅见长得艺术风格”。

多次与青年书家涂其超交谈创作体会,他与我有着同样的心境,即十分山崇尚陶渊明的创作态度:“不戚戚于贪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从乐其志”。当前,面对世俗无穷无尽的诱惑,涂其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保持着洁身自好,守住了自己的操守和人性,愿以自己的笔墨践行彰显一位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深入中国楷书书法创作的文化精粹。以上是我对青年书法家涂其超楷书创作之己见,切盼诸位方家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admin)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