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不朽丰碑,更是一幅承载着文人精神追求的 “心灵画卷”。这幅纵 33 厘米、横 636.9 厘米的纸本水墨长卷,耗时七年绘制而成,虽历经劫难分为《剩山图》与《无用师卷》两部分,却依然以苍茫淡远的意境、灵动洒脱的笔墨,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神韵永久留存,成为后世文人画的典范之作。
意境上,它以 “写意” 破 “写实”:开篇淡墨绘江岸晨雾,中段山峦叠嶂、云气缭绕,渔舟村落点缀其间,卷尾远山淡出、江面开阔,黑白灰三色交织出四季交融的 “山水有灵” 之美。
《富春山居图》突破了传统山水画 “重写实” 的局限,以 “写意” 手法勾勒出富春江的朦胧之美。画面开篇,平缓的江岸与稀疏的林木在淡墨晕染中渐次展开,雾气缭绕间,远山若隐若现,仿佛清晨江面初醒的静谧景象;中段笔墨逐渐厚重,山峦起伏叠嶂,或用披麻皴细致刻画山石纹理,或用淡墨渲染山间云气,江水蜿蜒其间,渔舟、村落点缀岸边,动静相衬,既有 “山重水复” 的层次感,又有 “天人合一” 的和谐感;卷尾则以远山淡出,江面开阔,墨色渐淡,留下无尽的悠远意境,仿佛观者的目光随江水流向天际,引人遐思。整幅画没有浓烈的色彩,仅以黑白灰三色交织,却营造出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的四季交融之感,尽显 “山水有灵” 的东方美学意境。人画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