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13572320088
中国书画在线

艺术理论

南宗绝响 中国收藏史的奇迹:《画中九友集册》
发布时间:2023-06-27 09:20浏览次数:

6月13日凌晨,在中国嘉德2023年春拍中,《画中九友集册》以1.67亿(港币)落槌,加上佣金,最后成交价为1.91亿(191,130,000)港币,也成为本季嘉德拍卖最贵的一件作品。当然,此件作品的价值或远不止于此,兹遴选汤哲明先生在此前的相关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读者共享。

      中国收藏史的奇迹      

     《画中九友集册》是中国收藏史的奇迹。既是收藏,也是再造。这种再造历史曾有过,也与吴湖帆的传统一脉相承。但能做到如此高度、复杂的程度,绝无仅有,吴湖帆是超越前人的。
 
      历代中国书画的收藏都有“加题”习惯,但真正是从吴门画派开始才有这种意识,这也是吴湖帆所秉承的传统,是其对传统的追认
 
      首先,这套册页对中国绘画史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中国文人画从赵孟頫、元四家,到吴门画派对元四家的确认,再到董其昌接触吴门画派后重新对元四家的又一次确认。在董其昌的时代这已经变成不可动摇的一种“政治“正确。这一时代产生的“画中九友”,是以董其昌为中央的文人画正统的确立。

      吴湖帆承传着这一传统,他对“画中九友”不仅是收藏,更是对南宗的精神确认。南宗作为吴湖帆的主线,南宗的概念就是画中九友的核心。

      董其昌所提:“集其大成,自出机杼”是南宗的重要思想。四王后经过小四王、后四王、汤戴又往下延续了两三百年,吴湖帆要做的是集南宗大成之事,他借“画中九友”的整理加入历代南宗门人的意识,这点在他非常要好的朋友冯超然那是非常明确的。

      陆俨少拜冯超然为师时,冯超然就对陆和另一位学生张谷年说:“南宗这一脉传到我这里,现在传到你们身上,要把它传下去。”显然,冯超然对南宗的传承有危机意识。

      冯超然与吴湖帆的关系也不只好友这么简单,两人之间的关系很特殊。

      看“画中九友”同时代艺术家题跋很有趣,这套集册里,吴湖帆邀请题跋的长辈有:冯超然;王同愈(前清翰林,定居上海。是陆俨少的第一个老师);夏敬观(同为南派一路)。还有比吴湖帆年纪小、同样严格恪守南宗传统的:郭兰枝、沈剑知(建国初期曾任职于上海博物馆)。

      可见,这套集册都是南宗的人在题,题跋中并没有张大千。在收藏上吴湖帆和张大千可谓是旗鼓相当的好友,而张大千推崇的是以石涛为代表的野逸画派,这两人观念有隔阂,但没有说破。

      这是南宗过去三百年后,吴湖帆对它的又一次集大成。既集古人之大成,又集当代承传南宗门人之大成,因此,这套册页的象征意义非常大。

      “众山皆响”的另一层含义是笔墨      

      其次,这套集册收藏难度非常高。
 
      如董其昌这套册页就很难得。过去一直有传说:吴湖帆会在收古画时把大小不同作品配合成一个系列。董其昌这套册页原是七开,吴湖帆另找一张宽度差不多的,裁掉长度配成八开。从实物看,他处理得天衣无缝,证明这一传说一点不假。
 
      另一亮点是其中两开设色作品,这在董氏山水中并不多见,吴湖帆说可媲美董其昌最好的设色册《秋兴八景》(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虽有点夸张,但也确实有道理。
 
      王时敏和王鉴这两本册页也非常精彩,是二王极具代表性作品,虽市场也有可能收藏到二王单独的册页,但如本集册一般集合在一起,且吴湖帆所费财力所耗精力亦均不菲,于此意义大不同。
 
      非常难得还有张学曾、邵弥、杨龙友、程嘉燧这几本册页。
 
      尤其是杨龙友和张学曾。张学曾如果不是吴伟业写入画中九友,他后世没有这声名。正因为吴伟业将其写入九友,他的身价自然不同。他的作品很少,能找到他的册页实在太难。吴湖帆本人也这样认为。
 
      杨龙友的传奇在于他和孔尚任《桃花扇》的故事有关。《桃花扇》讲的是一代忠烈,历代的名气都非常大。杨龙友是《桃花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他的画不少,但册页很难找。且这套册页画得非常整齐。
 
      邵弥这套册页也非常难得,后还有董其昌所题:“众山皆响”。“众山绝响”取意宗炳的《画山水序》:“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即宗炳老了恐不能游玩群山了,就把山水画在墙上,抚琴动操,欲令群山皆响。这是历代文人追求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集中表现,也是山水画的价值学所在。
 
      董其昌用这句话来题邵弥作品很有意思。董其昌和宗炳的时代不同,在董其昌的时代,山水画已发生了质变。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在他的时代,“众山皆响”另一层含义就是笔墨。

      吴湖帆之后南宗如何再掀笔墨热潮?      

      南宗从赵孟頫、元四家、吴门画派,到董其昌、四王吴恽、汤贻汾和戴熙,再到近代的吴湖帆,究竟在求什么?求的就是笔墨。求的是从赵孟頫开始后的笔墨自主审美,这在董其昌时代完全得到了确立,吴湖帆承传的就是笔墨
 
      从吴湖帆的学生徐邦达和后辈艺术家陆俨少身上也能看出这点。陆俨少是冯超然学生,也算吴湖帆的半个徒弟,陆俨少也有南宗情结。
 
      80年代末,当时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书的陆俨少重新追认以董其昌为源。因其对董其昌的力推,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89年和1991年连续举办“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四王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场学术研讨会,一下子改变了国内的风气。陆俨少的影响波及理论界,直接引发了为追捧董其昌的学术思潮
 
      这股思潮,当时除了以陆俨少为主要推动者外,还包括其同侪徐邦达及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东方部主任何惠鉴
 
      何惠鉴与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卢辅圣在1980年代末先后推出两次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起到了扭转时风的重大作用。
 
      这几次学术研讨会,迅速掀起重温南宗、重视传统笔墨的热潮,三十年来数度在海内外学界引发效仿。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论,一跃而成人人争捧的显学。
 
      也在上世纪末的浙美而至整个江南画坛,引发了一场由重浙派而及石涛八大,一变而为重吴派而崇元人的潮流涌动,影响绵延至今。
 
      另一方面,南宗的兴起还有赖于徐邦达在艺术市场中的推动。徐邦达将其对于笔墨的痴迷视为一种精神象征。19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复兴后,他凭借其鉴定界的权威地位,在北方大力揄扬正统派,使之日益成为中国古书画领域的绝对主流。
 
      另一位重要推动者是海外的收藏大家王季迁,他是吴湖帆弟子,以“四王”为宗,他的收藏就是以南宗的眼光来看的。
 
      收藏就是在收藏历史,历史含义越大收藏价值越高。这套集册看似从画中九友开始,但源头可直接追溯至宋元。更为难得的是,今天可能藏家花费巨额财力和心力去集九友也有机会,但有吴湖帆的加持是买不来的,不是随便就能做得到。
 
      吴湖帆就是南宗的弟子,穿过历史的迷雾来看,南宗最后的句号就在他这里。这是南宗的绝响。
 
      虽然说南宗作为画史现象已经结束,但它在收藏史上并没有结束。《画中九友集册》是博物馆级的重要藏品。这套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又由历代最重要的南宗代表人物遗迹所组成的集册,期望能有会心人,穿过历史迷雾,看清楚这条线路来集藏,读懂这套《画中九友集册》的含义。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5723200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