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全国咨询热线
13572320088
网站首页
艺术理论
名家书画
推荐名家
书法名家
绘画名家
艺术市场
传世书画
会展活动
当代书画
书画欣赏
当代书画
当代书画
渭南:当代女篆刻书法家冀香岚
现代 傅抱石《天女散花图》轴
书画名家王功立作客中国书画在线
书法艺术家陈龙做客中国书画在线
绘画名家
孔长安
卢铭
主页
>
当代书画
生命是创作的生命体验----从《甘南印象》到《大
发布时间:2023-06-29 14:40
浏览次数:
生活是创作的生命体验
——从《甘南印象》到《大转场》的艺术实践
文 / 王俊杰
王俊杰
1968 年出生,陕西渭南人。
现为陕西渭南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西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画家,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全军美展。
出版有《王俊杰画集》《王俊杰中国
画
集》《中国美术大系——王俊杰》
《当
代中国人物画名家精品·王俊杰水墨人物》《中国传统与精神研究》《秦风漠韵 -- 西部人文风情绘画研究与
创作》等作品集。
我是西北人,1984 年参军。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奠定了我从小喜欢的美术创作基础,更是炽热的军队生活让我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讴歌和展现正能量才是文艺创作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在军营,还是走过天南地北、走进内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提炼美、呈现美,从而使自己“坐得住、立得起”,正如《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自己由感从作品《甘南印象》(2013 年)到作品《大转场》南印象如影随形,牧马图景随风入镜,质(2016 年),应该是我创作实践中典型的心路历程。
一
2013 年,我创作了以马为题材的《甘南印象》长卷图。我从小生活在乡下,马作为一种生产工具从不陌生,对马有深厚的感情。大西北一般给人的印象是秃山、荒岭、黄土、黄沙,无边无际的戈壁,说不尽的苍凉。这样的旷原不能没有马,也从不缺马的影子,甘南是个大西北的例外,山清水秀,林木繁茂,水草丰润,草原壮丽。夏秋季节,风云多变,阵雨来时急去时快,雨过天晴,更显草原的清野新鲜,彩虹当空,时隐时现。春冬时节,白雪皑皑,冰封大河,银装素裹,略去一切繁杂紊乱,变得简单纯净,牛马成群,黑白分明,宛如仙境,恰如一幅美丽游动的国画,这是一个大自然的奇迹。古老的甘南人以放牧为生,当他们跨上马背,就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横扫六国的秦国将领驰骋疆场的奇驹神骏皆出于此。至今,甘南人还是离不开马,肥美的甘南水草,养育了甘南的骏马,也养育了一方人文。
因痴于马,想展现马,我一次次走进甘南,春、夏、秋、冬与那里的人们、那里的草原、那里的骏马近距离地生活。甘南印象如影随形,牧马图景随风入镜,质朴、香醇、俊朗、粗犷,一步走向真实,走向意象,走向笔端。我每年去甘南写生,每每写生归来,画马的速写稿不下千幅,下笔时尽量做到全马在胸”。马是个性很强的动物,马的外表显得很温顺,很安静,但马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群体意识是其他动物所不及的。马这个极富灵性的物种往往因人而被赋予了许多精神。所以马走进美术作品,就不单是一种图像,而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产物和寄托,人们对此的审美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意识的升华,这是一种悲壮的英雄情结和精神享受的审美提升。甘南这个地方很干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这里走过首道大弯,一抹白云,一片蓝天,一际草原,流水森林,崇山雪顶,牛羊马群,飞鸟走兽。当你走近了,你会明白什么叫朝圣,精神上获得的是最多的,具象只是意外的收获。所以说甘南印象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写生,它是一次自我审美境界的跨越,是一次精神世界洒脱的写意。以马的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很多,创作中我总是在历史和艺术的交融中去探寻……遥想当年这些骏马的祖先是有名的河曲马,战国时期秦国将士用它驰骋疆场,横扫六国,荡平海内建立一统政权,创建并影响我国二千余年封建统治制度。所以马既是人类的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在画面表现中我尽现骏马,自然过滤掉了其他熟视无睹的动物,在构图上我运用了传统游动式散点透视方法,创造一种具有视觉延绵和气氛磅礴意境,把一匹匹千姿百态的高原精灵跃然纸上,达到尽收眼底既独立又持续的效果。在马的造型方面运用了现代造型理念,力求结构准确、适度夸张,追求笔精墨妙,充分发挥一笔形、一笔情、一笔意的用笔理念;在对马的精神表现中,以拟人化的方法赋予每匹马的性格特点,年龄和体貌特征,尽量力求表现出马的善良、勇往直前又善护群合作的特性。在绘制过程中,一是追求整体画面“势”的营造,强调雄浑生动,大气回荡;二是加强以造型转换生姿,突出笔法练达;三是增色,墨色相生。整体创作中将感染有力的视觉和感知抒发纸上,意在笔先,追求具有传统文化的符号又有新时代精神。当时的创作念头很高,但呈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这就是当时阶段中创作局限。
二
2016 年创作《大转场》给了我更加丰厚的生命体验。在创
作《大转场》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精神和意境的传达。在藏区的写生中,让我喜欢上青藏高原的广袤、伟岸和牧民们独立自由的生活状态。牧民们放牧的场景浩浩荡荡,相互间的关怀让生活充满了浓浓暖意,与牛羊浑然一体,展示了宇宙间神奇的一幕。于是我产生了创作藏族题材的强烈欲望。
2016 年春节过后,在一次写生路途中,天气突变,空旷的高原飘起了大雪,远处的几片黑色墨块在移动,在白色天际中,强烈而突兀。过了一会成百上千的牦牛在牧民的吆喝声中喘着热气迎面扑来,角带统一的红色布条从我们身旁气势腾腾而去,场
面罕为壮观,过了会又有一群角带绿色布条的以黑色为主滚滚牛群同我们擦肩而过。在询问知情后才知道,那是牦牛吃完牧场的
草转场到预留的另一块草场的转场。在藏区,特别是寒冬,牧民
们放牧转场是家常便饭。
写生归来后这一场景不时浮现于我的脑海,暑假里我直接在
丈二纸上放笔直去将这一感受注入笔端呈现纸上,痛快淋漓地一气呵成完成了这幅画作。在《大转场》中我着力表现牛羊群大气磅礴、浑然一体的画面,流动的线与浑然的墨色交错在一起形成了抽象的语言。创作中笔墨随情感的流淌而任意挥洒,我激动并快乐着,这时候无所谓笔墨,也无所谓技巧,一切随性而发。此时,我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勤奋与刻苦铸就了笔端的风云。积累这许多年速写的经验,现实景象早已烂熟于胸,此时的我对“自然”失去了“兴趣”, 更加注重“生命的体验”与“意境”的传达,在创作中我沉浸在了“意境”里,获得了“超然于外”的生命体验。或许是生活的体验与积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我来说生命的最高境界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剩下的只有灵魂在“超然于外”的精神世界里“游离”。形象的“纪实”与“抽
象”已经无所畏惧,灵魂的“游走”让我生命充实且饱满。
回想当年创作《甘南印象》的体验,且丰富又珍贵,我深知没有当年的生命体验与积攒,便没有今日《大转场》的超然与洒脱。回想创作的步履蹒跚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许这就是“万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
中国画包含许多意识层面的写意,不是仅仅站在写实的具象上的一次次重复。每一笔都是在锤炼一种不可重复的精神,每一墨都是一次创新与精神再造。笔墨练达是中国画的味道和真谛,犹如历经春秋、沉淀绵延的老酒让人寻绎吟玩。 马是有灵性的,马的形象,作为一种审美符号,或健美,或刚劲,或激烈,或潇洒,或飘逸,或静或动,或奔或卧,动作、表情,甚至眼神必须鲜活有神。有神是画马的精髓。骏马是人们对马的美称,画作为一种审美载体,所画之马当然要以俊美为核心,造型必然在精准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追求画面整体和谐与美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线条,墨色变化,在多种用笔技术中合理搭配而产生线、块、面,并在空间中充分表达其具象和意象的结合,在黑与白的时空概念里不断突破平衡,或急或缓,或润或燥,或浓或淡,等等,最后求得对立统一。《甘南印象》是群马
组画,画法及布局组合都是在反复比较与构造中,力求新的形式感,充分体现了“同与不同”的合理性,在“似亦不似”中表现的马的健硕、优美、灵动。
徐悲鸿说:“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须以写马为师,不必学我,真马,较之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实际形态的制约,任意翱翔,文学家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被想象的事物中,美术家与之异曲同工
也要有神思、想象,从繁复的现实中抽丝剥茧,完美提炼出艺术最佳的形象。当然这种才能的具备必须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都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中得出的哲学理念,这种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不一般的经历和练达才能体悟。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去体验生活,感知大自然。中国画是活的生活,他是另外一种形态的生命体现。要把一幅画
画活,把一匹马画活,把一个人物形象画活,把一缕草、一块石头画得生动而不呆滞,那么就必须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心去感知。
从创作《甘南印象》到《大转场》,我感悟人生何时不在用意志力努力向前,何时不是辛勤奋斗的追求才能走向自己的向往。对于我来说,创作《大转场》等许多作品,其实也是一次次人生的转场。
上一篇:匠心墨彩---当代中国画名家典范六十大家扇面品
下一篇:黄永玉 戏蟾
Copyright © 2002-2011中国书画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572320088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1对1贴心服务
回到顶部